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燃气频道 > 头条新闻 >

中国海油“双创”成果为煤层气生产插上信息化翅膀

来源:亚欧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6-05-24 08:26:12 

\
 
图为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航行,带回井口生产参数
    亚欧能源网:“累计流量2352立方米,瞬时流量70.8立方米,温度22.6摄氏度,压力163.5千帕……”

5月17日10时许,晋南中条山深处,一架无人机在山峰与溪谷间翱翔,向地面传回一组组数据。

无人机俯瞰下,一座座红白相间的“磕头机”点缀于连绵群山中。这里是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公司)柿庄南区块的主产区,800多口煤层气生产井星罗棋布。

连续执行三趟飞行任务,无人机均实时传回三口试验井的生产参数,与人工录入数据一一吻合。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油信科)开发的煤层气生产数据一体化解决方案首次实地测试成功。

“这套方案以信息化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集成了行业领先的飞行控制系统、安全可靠的数据处理模块和操控简易的飞行平台,专为野外油气田日常巡查、数据采集而设计。”海油信科副总经理陈瑜在测试现场介绍说。

中联公司现有2000多口煤层气井,多数分散在山西省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的山区,井场信息化程度低,一直依靠人工巡检和手抄生产参数。中联公司为此投入了500多人、200多辆车的庞大资源,不仅成本高昂,还常受恶劣天气、滑坡等影响。近年来,中联公司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气田建设步伐,探索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实现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降本增效。

2015年底,海油信科提出生产数据一体化系统,包括煤层气单井及阀组数据采集系统、无人机巡井及数据传输系统等,为中联公司提供一套高效、便捷的行业解决方案。

记者在现场从电脑的监控软件上看到,无人机起飞后,自行按预设航线飞行,进入智能航点数据采集模式,很快收到井口数据采集终端发出的生产参数。三口井的数据采集任务完成后,无人机自行返航着陆,自动将数据导入电脑。全程用时不到六分钟。

据中联公司柿庄南采气厂的员工介绍,这三口井相距数公里,且被山体隔开,如果人工巡检、抄表,至少需两个小时。“从实测结果看,无人机数据采集的效率远高于传统人工作业,同时能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中联公司晋城分公司副总经理熊德华评价道。据初步统计,仅巡检一项便可降低80%以上的人工成本,提高70%的工作效率。

无人机采用高强度材料,防雨、防尘性能优异,可抗六级风,每次飞行的采集覆盖面积30~40平方公里。在此次实测中,6兆大小的测试文件仅两秒钟就从地面端传输到了天空端。

近几年,海油信科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引擎,积极打造员工“双创”平台。2015年10月,海油信科员工针对中联公司煤层气井地理环境复杂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无人机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设想,当年12月完成方案论证和设计,三个月后即完成数据采集处理终端和无人机通讯传输终端的定制、集成、优化和测试等工作。

在无人机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基础上,中联公司与海油信科将进一步对大数据进行解析与开发,构建采气、集输、监控、调度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和应用产品,为深挖煤层气开发潜力、建设智能气田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海油陆上油气板块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打通信息化与传统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模式的‘最后一公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中联公司副总经理刘宗昭说。

 

\

\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