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燃气频道 > 国内资讯 >

中国海油积极适应油价新常态

来源:亚欧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6-01-12 09:41:06 

    亚欧能源 (一)储量替代率连续超100%,国内外产量大幅提升,技术服务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的海油机遇,中下游产业成为油价风险的平衡器……过去一年,中国海油全产业链发展健康有序。勇闯难关,海油人唯有拼尽全力,才能问心无愧!以责任之火燃亮信念之光,总公司新一届党组于惊涛骇浪之中行稳志坚,用2015年的厚实成绩单为“十二五”圆满收官。

2015年最后一天,国际油价重挫逾3%,纽约商品交易所一片肃杀景象。一年半以来,国际油价跌逾50%,创11年来新低。此时,几万公里外的中国南海某钻井平台,生产场面火热如初。尽管油价持续下跌,海油人仍在为“保增长”目标拼尽心力。

WTI油价于2015年1月5日跌破50美元,8月23日跌破40美元,12月11日跌破36美元……油价的每一次下跌,都会让海油人为“保增长”做出的努力大打折扣,但海油人没有放弃。

“原油市场可能已经过时”、“盛宴已经结束”、“大萧条时代”……随着时间推移,摆在总公司新一届党组办公桌上的油价走势分析传递出的信息越来越低迷。但是,中国海油新一届党组没有因此悲观退缩,而是越挫越勇,于惊涛骇浪中行稳志坚。

7月16日召开总公司2015年领导干部会议,10月30日召开总公司落实“保增长”任务动员视频会,先后传递出同一种信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全力打好“保增长”攻坚战,为全国“稳增长”作出应有贡献。临近年底,总公司党组又奏响“大干60天,全力保增长”的冲刺号角。

油价“跌跌不休”,海油人的努力天天加码。也许外人看来,这种努力有些徒劳。但从总公司党组到基层员工,都在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有的拼搏和奉献汇成一种声音:只有拼尽全力,才能问心无愧!

原油储采比下降明显、常规勘探领域目标所剩无几、天然气勘探投资回报降低,南海东部油田的勘探工作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用最少的钱,打尽量多的井,多发现储量,并尽快转变成产量,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转变勘探思路,创新管理和技术,硬生生在珠江口盆地闯出一片天。

流花20-2-1井试油成功,不仅获得一个中型轻质油重大发现,而且有望一举推动周边流花16-2和流花11-1三区联合开发。探井平均钻井日效率四海第一,商业和潜在商业发现数量历年最多,南海东部油田的勘探工作一扫数年阴霾。

与此同时,在渤海油田,勘探人员继续以“价值勘探”为导向,坚持“集束勘探”和“一体化勘探”理念,大胆取消低效井,努力缩短开发周期;在南海西部油田,全年新发现油气当量超过年计划的150%,创造历史上第二个年储量发现高峰;在东海,压在低孔渗天然气储量身上的选井选层难、压裂施工难、压后出水等世界级难题,正一一被攻克;同时,海外区块也喜获新发现……

在全球油气行业勘探开发支出减少超过千亿美元的大背景下,中国海油勘探一路的勇士们严控成本,保持了高效勘探的劲头和成果,不仅在国内撑住储量任务的主体,在海外也喜获多方突破。回望整个“十二五”,中国海油上游储量替代率连续超100%,储量接替实力辉映未来。

2015年,原本设计寿命只有15年的埕北油田已连续生产30年,2008年以来连续七年实现零递减。挖潜上产量,“优快”迎新生,渤海我国这一重要的石油能源基地已实现3000万吨产能连续稳产5年,迄今献产3亿立方米。

渤海精细管理激活老油田,南海东部则新老并举抓上产。推进新油气产能稳步释放,立足科技创新挖潜老油田,南海东部油田创造连续20年产量超千万方的纪录,彻底将外方专家“1000万立方米年产量仅能维持3年”的预测抛向海底。

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天然气产能释放受限,给2015年的开发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困境之下,中国海油的油气产量却持续增长。继5年前用国内海域油气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国家“十一五”辉煌成果写上浓重一笔后,中国海油又一次用大幅提升的油气保障能力为“十二五”收官画上圆满的句号。

油气勘探开发板块“心劲向内”,精耕家园,剑指效益储量与产量。技术服务板块则“眼睛朝外”,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指引下坚定走出去,在日趋白热化的国际竞争中突出重围,彰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英雄本色。

萧瑟冬景已蔓延世界,国际油气行业投资明显缩减。为拿下价值千万美元、墨西哥2015年唯一的公开招标合同,中海油服全力促成客户上平台现场考察。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博弈,最终中海油服从众多强劲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高出第二名报价25%的日费水平成功中标。

与此同时,中海油服自主研发海上数控成像测井系统,攻克数百项技术难题,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成功打入中东、印尼、缅甸等海外市场。海油工程5个月拿下数十项资格证达到“持证上岗”要求,ZAWTI-KA项目首次叩开泰国市场大门;公司1至10月外贸出口额近1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900%。海油发展产业重塑初见成效,安全环保公司、天津院、常州院发展势头迅猛,在保障主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拓展社会市场和海外市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席卷全国的雾霾,能遮挡远望的视线,却拦不住中国海油清洁能源战略的落子谋局。2015年,中国海油在广东天然气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72%提升至78%,并建成我国海外首个世界级LNG生产基地,开创全球煤层气制LNG先河,逐步形成LNG、海气、煤层气等多资源互补的资源池结构,基本完成LNG沿海战略布局。

上游在油价下跌中求生存,中下游产业也努力克服炼化产品市场低迷、高价原油库存等不利因素,谋求更大上行空间。

进出口公司不放过一单业务,不放过一次交易,截至10月底实现利润总额超过25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中下游板块经营“明星”。惠州炼化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成品油出口业务成功进驻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财务公司发挥资产轻、团队强、资质全、操作灵的优势,打造全新业务增长点,1~10月实现利润近14亿元,同比增长31%,创造成立以来同期最高纪录……

在这个油价剧跌的寒冬,中下游及金融板块挺身而出,成为油价风险的平衡器。

(二)

一张张党员领办单激活流花油田,“我的海休我做主”活动点燃海油一线正能量,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激活队伍最具活力群体,“深化质量效益年”找寻降本“金点妙方”,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改革创新之火正炽,持续发展之路远长。寒冬之中亮点频现,让一线拼打的海油人心向远方。

“什么?油田可能要欠产4万立方米?”2015年初,一条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南海东部油田流花作业区员工们的心头。这可是曾缔造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无数个奇迹的流花油田啊!“作为一名党员,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油田欠产!”党员石涵站了出来,签下党员领办单,任务就是保产。

优化油井产液结构、分析油井动态、确保流程平稳,从年初奋战至年末,由陆地主管人员、平台生产人员和油轮生产人员组成的20人海陆保产小组,兑现了领办任务时的誓言,油田比计划超产1万立方米。一名党员领办一项重活、难活,党员领办制让流花油田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充分释放,啃下生产经营中一块块“硬骨头”。目前,流花油田作业区海陆党员已累计领办事项41项,直接降本200余万元。

党建做实,迸发无穷的生产力。2015年,全力推进中央专项巡视整改,全面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经济领域更好地为党工作,海油气象一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党建为企业生产经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正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2万名出海员工中,80后、90后为主体,半数以上在海休期间呈现疏离、分散的状态,凝聚力弱,归属感不强,直接影响海上生产的安全稳定。中国海油的新媒体平台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推出“我的海休我做主”活动,通过微博、微信引导出海员工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我的海休我精彩”的海休文化。400多万次的主题页面阅读量,6000多次的在线讨论,活动拉近了海上员工与企业的心灵距离,点燃了寒冬中的海油“正能量”。

为员工点亮“心灯”,一年间,“我的海休我做主”活动从渤海出发,走向四海,并情牵海外。杨华董事长在《中国海洋石油报》“中国海油海外员工心理健康调查”上提笔批示:“希望全体海油人关心、理解海外人,切实支持海外人、海外事业,把中国海油的海外事业做强做优!”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着力营造积极向上、互相尊重、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切实提高员工的成就感、价值感、归属感和满意度,总公司新一届党组创新人文化管理,建设和谐海油,用新的管理理念凝聚起改革创新、战胜严冬的无穷力量。

公司的希望在青年,创新的主力是青年。到2025年,现有的总公司专家有70%要退休,现有的所属单位专家、首席工程师有45%要退休。如何破解干部队伍老化难题?2015年10月,首届青年科技人才培训班开班,中国海油在年轻干部培养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来自中海油服的张嘉伟说:“我要将培训中学到的创新方法用起来,更好地服务一线生产。”作为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的科研“新生代”,136名青年科技英才有望成长为肩负发展重任的技术专家、首席工程师和技术管理关键岗位中高层人才。

一个月后,杨华董事长先后在南方、北方片区主持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倾听年轻人的心声,畅谈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青年是企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总公司新一届党组深谋远虑,谋划更具活力的人才战略,让有潜力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打造生机勃勃的专家队伍、干部队伍,让他们尽快担起公司发展的重任。

公司关爱员工,引领员工与公司共成长,员工感恩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家一样用心经营,海油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在这个寒冬经受住考验。

从来没有哪个冬天,像这个冬天这么寒冷。“质量”、“效益”成为关系中国海油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从年初开始,海油人就在2014年质量效益年的基础上,续写“质量效益年”2.0升级版。

经过2014年的充分挖潜,降本还有空间吗?思维一变天地宽,研究总院打破“以前就是这样设计的”这一惯性思维,为东方13-2气田项目设计降本。平台挤面积,设计挤余量,公用系统跨专业共用,平台总面积节约近8000平方米,投资节省约30余亿元。

深化“质量效益年”,各单位力寻“金点妙方”。渤海石油管理局“二次优快”钻完井技术护航高效低成本开发,仅歧口18-1等3个油田就节约10.8亿元。东海石油管理局投身技改技革,近300项创新项目创效约2000万元。海油租赁为泰州一体化项目“量身定做”融资租赁方案,每年可增加利润约4000万元。安全环保发动“绿色引擎”,公司“十二五”期间650个节能项目开花结果,2015年增效近10亿元……

身处寒冬,降本增效,改革突围。2015年8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炉,万余字顶层设计为国企改革指明方向。从2014的“开局之年”到2015的“关键之年”,中国海油全面深化改革乘势而上。

在总部,一年内召开4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推进炼化产业优化整合,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聚焦天然气业务协调发展机制。在基层,渤海石油管理局确立深化改革7大课题,成立专项改革工作组,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重点完成机构优化和人员上岗,改革过渡平稳;同时,涉及3万人、1000亿资产的炼化产业优化也开始新的探索……

如果说深化改革是战略上的大刀阔斧,那科技创新则是专业上的难点攻克。

面对全国磷肥产能过剩的不利市场环境,中海化学大峪口公司将正反浮选技术改造为单一反浮选技术,使选矿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助推高端磷肥打入阿富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市场。截至2015年11月30日,大峪口公司实现利润近1亿元,与年度预算相比增长1倍。

助力产品转型升级,增加产业抗风险能力,科技创新的市场化能力逐步增强。围绕国家和总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海油攻克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新开发的防气窜水泥浆体系破解渤海浅层气技术难题,卡爪式水下连接器等成功应用生产,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参与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继2015年1月“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之后,又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项,中国海油继续亮出创新自信的年度面孔。

(三)

低油价乌云压顶,保增长重任在肩,中国海油的“十三五”怎么干?我们既不能心存幻想、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裹足不前。要把思想统一到“油价新常态”认识上来,将前所未有的危机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契机。敢于刮骨疗伤、自我变革,强化体制动力和内生动力,让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让创新火光竞相迸发,汇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强大力量,闯过惊涛骇浪的中国海油必定基业长青。

1月4日,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沙特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并没有使油价回暖。回看2015年,全球能源业裁员超30万人,申请破产保护的能源企业达58家,创2009年金融危机后新高……

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句话更适合今天的能源业。不夸张地说,未来一两年,将决定很多石油公司的生死存亡!

居安思危,居危思变。进入2015年下半年,总公司先后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高层推进会、发展规划高层研讨会,认清“油价新常态”,立足优势谋布局。12月29日至30日,总公司又召开务虚会,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新一届总公司党组从战略高度寻找蓄势上攻的“最优火力点”,谋求“新常态”下的能源公司生存发展之道。

寒冬之下,中国海油如何击破低油价的万丈寒冰?我们溯流而上,在历史长河中破解海油高效高速发展的DNA;我们回归本源,以沙盘推演寻找企业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诞生之初,公司“无资金、无技术、无装备”,海油人为了发展甚至卖房卖地,借桌椅办公;起步艰难,海油先人一步推行经济有效的用人政策,砍掉技校,停止内部招工;上世纪末油价暴跌,公司自我加压,工资降低10%,精简机构,实施国产化降成本;高速发展时,海油又开风气之先,三条线改革,境外上市,跨国并购……

顶着骂声搞改革,冒着风雨闯市场。回头看,海油人的魄力和胆识至今令人钦佩。可以说,34年来,正是改革的动力、创新的活力,让中国海油穿山越水、一路向前。

然而,改革创新没有一劳永逸,如不持之以恒,红利迟早会消耗殆尽。近十年来,高油价让个别干部员工“过惯了好日子”,也掩盖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在面对19世纪末油价大跌时曾说:“油价下跌,就让市场出把汗吧。”对于海油而言,现在也到了“出汗”的时候。减脂塑形、强身健体,要将前所未有的危机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契机。

抓住“危中之机”,一要谋势,二要谋实。

谋势,就是要把握大势,抓住国家战略和世界大局孕育良多机遇。“一带一路”战略风起云涌,开拓核心海外市场可取道前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蓄势而发,瞄准高端海工装备市场正逢其机;“互联网+”燃成革命之势,重构传统经营模式正可借力;工业4.0革命潮流欲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涌现良机……

谋实,则要立足企业实际,以“十二五”打下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前行动力。无论产量还是储量,增速均领先同行,这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甲乙方抱团取暖,这是产业协同能力;从主要依赖对外合作到合作自营并举,进而能在外国公司认为不具价值的区域找到规模油气田,这是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形成国际业务布局,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这是国际合作能力……

内部,关键能力根基扎实;外部,时与势仍利于我。这意味着,“十三五”,只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树立打攻坚战的决心,敢于经历阵痛的磨砺,海油人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可以有大作为。

百年老店与一夜明星,往往就在转瞬之间。摩托罗拉、柯达……这些辉煌的名字已成过眼云烟。在油价新常态、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如果不延续海油自我变革的DNA,如果不来一场大胆的、彻底的思想解放,我们就将失去发展的动力甚至生存的基石。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有的放矢。目前,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海油稳步推进:炼化与销售体制改革方案落地,“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天然气业务协调机制改革大幕开启……一个个“大动作”,破解的是产贸融协同发展、激活人力资源、天然气市场开拓等大课题。下好深化改革这盘大棋,持续在体制机制、协调发展上下功夫,重塑优化海油的业务格局和管理模式,就能赢得海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先机。

改革也需要解放基层,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总要有人先行一步。海油发展80后青年员工孟伟等人,在公司的支持下立项建立石油科技互联网服务平台,通过办微信号、开发软件多种方式闯市场。“很多人关注我们,如果这种模式成功了,会激发更多人的工作热情。”孟伟说,“我们愿意成为机制改革的‘小白鼠’,做更多大胆的尝试。”

由下至上的变革,虽不能一蹴而就,也有可能出现挫折、失败,但却能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我们可以借鉴海尔等企业实行的互联网时代“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将企业变成创新平台和投资者,让员工从原来的被雇佣者、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合伙人。打破大锅饭,激活大企业,员工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就能汇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动力。

改革要打持久战,创新要打攻坚战。1月3日,中央电视台聚焦海油,报道中国海油成功研发海底防砂技术。井下防砂工具素有“油井之肾”之称,经过8年攻关,绘制上千张图纸,海油终于打破国外长期垄断,成为全球第三家完全掌握系统防砂技术的公司,使防砂成本降低40%,供货周期从半年缩短到1个月,迫使国外工具降价30%以上。

“关键是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在去年9月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说:“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几天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提出“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推广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国家层面频出重拳,显示对科技体制创新的大力倡导。中国海油要借势借力,用足用好这些国家政策,通过实施技术参股、期权激励等措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体制创新松绑生产力,理念创新激活新模式。去年,中海油部分加油站团购券在“喂车车”、“油帮帮”APP上线,通过团购引流等方式,销售公司主动探索移动互联网营销,提前一个月完成“保增长”目标。“互联网+”如一条巨大的鲇鱼,所涉传统产业,或惊涛骇浪,或暗流汹涌,油气产业也不例外。去年12月16日,总公司成立“互联网+”联合工作组,开始谋划以“互联网+”思维引领公司转型创新的战略布局,全面优化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产业形态,以求在能源变革时代赢得发展先机。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曾到来。

低油价乌云压顶,保增长重任在肩,面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艰巨任务,我们既不能心存幻想、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裹足不前,要把思想统一到“油价新常态”认识上来,将前所未有的危机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契机。敢于刮骨疗伤、自我变革,强化体制动力和内生动力,让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让创新火光竞相迸发,汇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强大力量,闯过惊涛骇浪的中国海油必定基业长青。

 

\

\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