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燃气频道 > 基础建设 >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侧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22:00:14 

导读: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在那场特大地震中,所有进川公路和铁路中断,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成为支援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在那场特大地震中,所有进川公路和铁路中断,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成为支援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今年3月,缅甸和我国云南盈江相继发生强烈地震,中缅油气管道的安全引人关注。人们担心:在地震多发带上修建管道,地质灾害会不会成为中缅油气管道的软肋?

  5月16日,记者从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获悉:为确保中缅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安全,中国石油正采取央地联动、行业联动、产学研联动和企业事业联动等一系列措施,利用现代高科技设施建立监测警示系统,坚持群测群防和公益事业相结合,直面中缅油气管道所经地区的世界级地质地貌难题,全力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从长远和大处着眼,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中缅油气管道对保证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这条管道所经地区地质地貌极其复杂,除了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之外,还有众多河流。热带亚热带的多雨型季节,让这些地段成为经常遭受洪水和泥石流灾害侵袭的地区。

  更具威胁和风险的是,中缅油气管道所经地区的地质情况世界罕见。这里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接合处,地壳活动剧烈,沿线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类型众多,地震灾害频发。有资料表明,1976年以来,包括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在内,全国发生6级以上大地震约56次,云南地区就有15次,超过全国总数的1/5。

  这是一个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大量实地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也是世界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有众多世界级难题需要攻克。

  国内外没有在如此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管道的标准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从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提上议事日程之初,地质灾害防治就成为管道建设的一大前提要件。2006年11月,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全面启动以来,地质灾害防治就伴随着中缅油气管道前期工作的始终。

  对于包括地震在内对管道破坏力极强,而又不能准确预测的自然灾害,是不能报有丝毫侥幸心理的。早在2007年7月27日,由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总公司承揽的《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云南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就通过专家评审。云南省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携手进行36天野外调查,历时近4个月实地勘测,编制了云南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为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震防灾依据。

  特别是由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立项,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联手实施的《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国内段)地质灾害防治应用研究》课题,经过大量现场调查,仅云南段就确定需要现场核实的地质灾害点158处。同时,相关研究技术要求经过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等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专家审查,并进行了修改完善。

  这个课题的立项和研究目的非常明确:依托中缅管道,查清复杂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和不稳定斜坡等典型地质灾害,研究适合于管道工程的防治措施,为管道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用科研指导实践,使地质灾害对管道工程的危害降到最低。

  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国内段)地质灾害防治应用研究》项目经理陈向新告诉记者,他们将通过中缅油气管道地质防灾的研究和实施,形成中国石油系统内管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知识体系和标准,培养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专家人才,为我国今后管道工程建设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支持。

  从科技和细节着手,全力提升群测群防能力

  “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监测避让,群测群防”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和运行的指导思想。这在已经开展和将要实施的工程中得到很好体现。

  实际上,中国石油在长期的管道建设中,地质灾害防治始终是管道建设最基本的基础工作,并积累了大量的成熟技术支撑和工程建设经验。这方面,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经受住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就是一个最好例证。

  具体到中缅油气管道,在沿袭过去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将采取由国家和各级地方防灾专业队伍与项目建设单位合署办公、环保水保由地方专业职能部门监理、把水土保持与地质防灾相结合、在管道沿线建立高科技监测预警系统并作为公益事业等措施推进地质防灾避险工作。这在中国石油管道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在工程建设中,采取国家和地方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士与项目建设合署办公,一方面要通过身贴身不间断跟进,边监测、边预警、边治理、边防范,确保工程建设和参建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要通过地质防灾工作和设施在管道建设过程中的无缝隙落实,为确保管道运行安全和沿线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好“前哨战”。

  作为现代高科技监测仪器,地表移位监测、裂缝监测和自动雨量站,以及相应的数据系统,将全面应用到中缅油气管道的监督报警系统中。特别是由30套雨量站构成的监测系统,能够对前20天、当天和后3天的降雨进行预测,预警模型将综合各种数据提出风险警报,以便采取措施,提高管道安全保险系数。

  在工程建设中,中国石油除了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还要与铁路、公路等建设单位,以及与管道沿线各级地方地质、水文、气象、环保等部门合作,群测群防,确保把风险降到最低。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防治室主任颜宇森从事长输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已有11年时间。包括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和中俄原油管道等项目在内,他历经了我国5万多公里管道工程建设。对于中缅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颜宇森的最大感受是中国石油将其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颜宇森相信,这些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将为中缅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打下坚实基础,对防灾减灾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前期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全面开工在即。也许可以这样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长。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中缅项目部经理王衡岳坚定地告诉记者:“我们将以科学的态度、精心的施工、百倍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把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成为一流精品样板工程。”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